特级教师支招:教学改进的3个策略
学识是教师的立教之本。学识不单是知识,更应该是对知识的认识,是对学生怎么学习的认识。教师需要通过做研究获得更高层面的学识,用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课堂和学生的表现,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。
以研究的心态做好日常工作
举个例子:班级打扫卫生,一般沿用值日制度。放学时值日生留下,其他学生由教师带到校门口放学。这段时间比较容易出安全事故,打扫卫生的效果也不理想。问题的根源是值日生在教室的这段时间是管理的空白,而几乎所有教师的关注点都在学校门口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不留值日生。班级学生每天每人都是值日生,每个人都负责自己座位的卫生。公共区域的黑板、窗台、开关等由每个学生轮流负责。放学后5分钟之内,教室就可以打扫干净,然后集合站队离开教室。每个人都是值日生,学生每天都能体验劳动的滋味,贯彻了劳动教育在日常的原则。因为人人都是责任人,学生会注意保持卫生。如此研究设计,能体现“人人有事做,事事有人做”的管理理念,让学生慢慢学会自我管理。再比如批改作业,许多青年教师选择在课上批改作业,体现“面批面改”的要求。但是,课上教师因为忙于批改作业,对全体学生缺少管理,课堂纪律容易混乱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先要思考“面批面改”的要求是什么——及时讲评和反馈。讲评和反馈的目标是希望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。那么,教师可以在课后批改作业,并对作业进行分类。讲评时把作业发下去,按照类别进行反馈,学生既能够对号入座进行个人反思,又不会因为经常被点名而失去学习的信心。
以研究的方式做好项目工作
项目学习的概念教师比较熟悉,就是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解决问题,最后有表现性的成果。日常工作中的成果比较零散,不够聚焦,究竟做得好不好,教师心里也没有底。这时候,教师可以选择进行项目工作,比如教学改进的方案、各类研究课题等。我自2001年参加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到现在20多年,主持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、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、4项省级课题。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,最难忘的时光有两个:一个是写开题报告,一个是写结题报告。2001年学校申报“构建小学语文实践体系,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”的课题,写申报书的任务交给了我。周日加班,我一个人在办公室,从没写过课题申报书的我一次次琢磨申报书的提示要求,最终完成了初稿。还有一次,我主持的课题历经5年研究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,怎么把这些成果形成研究报告成了一件难事。我自己在办公室琢磨,不断对初稿进行修改提炼。每份结项材料都装满了一个盛A4纸的箱子,推着这些材料到科研处的时候,我才有如释重负的感觉。做课题对一线教师而言挑战很多,由实践思维转变为研究思维真的很难。2022年1月5日,当看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网站公布结题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总算踏入了教科研的门。
以研究的标准进行专业反思